第九期:让公益共享和传承 聊聊数据库与公益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17-04-20 19:30

本期主题 

时间:2017年4月20日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京师大厦三层第五会议室

主题:数据库与公益历史文化积淀

4月20日下午,敦和基金会邀请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公益知识库”项目团队、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英明泰思和基金会中心网5家合作伙伴,齐聚北师大,分享交流各自在数据库和公益文化领域的做法、难点和经验。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加深了伙伴们彼此间的了解,探讨资源整合、共同合作的可能。


欢迎致辞

1

孙春苗 敦和基金会副秘书长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节气,所谓“雨生百谷”,昨天北京就真的下了一场小雨,古人对于现象、经验和数据的总结,不可不令我等现代人佩服。

由于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我们的祖先根据对日月运行位置、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的观察,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这是东方乃至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注重经验观察的经验主义,和西方注重试验和推理的理性主义有所区分。

不管是经验主义,还是理性主义,都有其价值和意义。时至今日,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选择哪一边的问题,而是如何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加以结合的问题。同理,对于敦和基金会这样一家致力于推动公益文化的机构而言,对于这5个项目,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与每个机构具体怎么深入合作的问题,而是如何围绕今天的主要议题进行资源整合和分工合作的问题。

今天召集大家来到这期雅集,主要的目的就是“诚邀同道,凝聚智慧,开诚布公,集思广益”,既聚焦于数据库/资料库这样一个主题,同时也欢迎大家开放的讨论公益行业的历史文化积淀,期待接下来的精彩环节。


伙伴发言

2

陶传进  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

我们做的公益项目库,要阐述清楚好项目里面的核心芯片是什么。这个项目为什么好、好在哪儿、属于哪一个模块上的坐标体系、模式是什么、哪一点可以借鉴,要把这些说明白。分类包括服务类、治理类、智库类、企业家精神类等等。

另外还有两个版块我们也很关注,一是公益话题,包括各种论证的话题,比如现在一个非常热点的话题“政府购买服务中的知识性评估和监管式评估”是我们引起的。很多评估机构的评估,我们把它们界定为监管式评估,而我们要推动的是知识式评估。另外对组织能力的评估,我们也有不一样的观点和方法。二是公益哲学,公益哲学指的是基于公益项目库和专业论证之上,我们理清人是什么,公益是什么,然后自下而上的建构出来一个文化思考。

以上这三块是核心。把这三块建立起来或许需要10年、甚至50年,但是我们特别想做,我们希望赶快起个头,并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3

耿和荪  “公益知识库”项目高级顾问

我们项目叫“公益知识库”,简称“益库”,定位为一个公益知识的分享平台。益库项目已经建了网站,根据对公益行业需求的调查,我们做了十个板块,包括项目、机构、行业研究、会议活动、法律政策、工具资料、社会议题、海外资料等,同时在各领域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了“益库”的知识分类。

 目前,我们梳理出一个整体规划,要把研究、传播和益库这三个部分连接起来。据此规划,下一步我们希望益库上的各种资料能够逐步变成可使用的、产品化的,如项目集成、专题系列等。同时,我们计划将反映中国公益状况的资料有选择地翻译成英文向海外传播出去。第三步,把益库中的内容信息变成知识,进行系统性的知识产出,并推动研究、推广和应用。

 从去年7月份开始尝试系统性知识产出这项工作。现在在做的“留守儿童公益导航”,我们就是把所有与留守儿童相关的资料,包括留守儿童的需求、关爱和支持留守儿童的机构和项目、相关政策和资源等进行汇总,变成一个系统性的知识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希望这个成果是可使用的、能推动行业中该部分领域发展的。

 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使用益库,使益库不仅作为公益信息与知识的分享平台,也能成为中国公益信息与研究的支持中心。

4

刘艺非  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数据库主管

2011年4月研究院由中山大学批准成立,以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为依托。立足珠三角地区,面向全国,开展公益慈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教学及参与政策创新,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公益智库。研究院重视数据和个案的收集,利用这些实证性的材料做研究,已产出一些重要成果。

近年来我们开始反思,虽然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和案例,但还缺乏一点系统性跟针对性,这就导致我们的数据跟案例比较缺乏影响力。去年开始,在朱健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团队开始构想更集中在某几个方面来系统性、连续性地收集数据和档案,最终以一个实体的数据档案馆的形式来呈现我们的成果,而且数据档案馆也能够向整个行业提供支持。

基于这样的愿景我们也初步制定了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短期计划要继续扎根于珠三角地区;长期计划是在立足于珠三角基础上,放眼全国,建立特色馆藏。数据的收集主要着眼于慈善行为和民间公益组织数据;档案主要着眼于民间公益组织档案,特别是已消亡组织的档案,以及历史档案。

关于数据档案馆的形式我们也进行了设想,我们希望将实体馆舍和在线平台两者结合,实体馆舍收藏纸质版档案,在线平台提供数据及电子版的查询和下载。

5

马季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慈善研究与数据科学博士研究生

中国基金会研究基础数据库(RICF)项目,目前由英明泰思公益事业部承担。我们的团队是一家定位为社会企业的大数据公司,致力于通过数据科学改善社会和生活,通过将数据的丰富价值转换成积极影响力。

RICF研发的初衷是建设非营利研究基础设施,推动非营利领域知识生产。英明泰思也希望能够通过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本土非营利研究的基础设施生态,提升本土非营利研究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推动跨国、跨文化学术研究的平等对话。RICF的主要特点是数据开放、结构清晰、版本控制严格。团队的工作流程标准化很重要,目前正由项目化运作转为机构化运作,从而降低个人对项目的影响。过去一年中RICF项目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如年轻学者网络建设ARNOVA ESCN Group、多篇学术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进入二审阶段等等。

我们认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非常重要,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将是一个“范式转变”的阶段。把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以及本土的研究视角引入国际学术研究平台上,是我们想要推动的,任重而道远。我们很年轻,初生牛犊,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思考这些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哪些在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后真的留下来了?

6

韩红雨  基金会中心网产品总监

基金会中心网2010年7月8日正式成立,秉承的使命是建立基金会行业信息披露平台,提供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建设服务,促进行业自律机制形成和公信力提升,培育良性、透明的公益文化。

基金会中心网的数据全部数字化,可以在网站上面实时查看。目前可以查询到从1981年到现在30多年的 5709家基金会。也可以查询从2005年到2016年的财务情况。在项目信息部分,通过基金会年报的填写,可以明确查看到项目名称、收入支出和项目简介,再通过我们做的数据处理,进行更多的数据挖掘。

对于这么多数据,怎么能把它们用得更好,这是我们以后需要思考的思路或者方向。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把“资助方捐赠-执行机构开展项目-解决社会问题”这个流程打通了,我们知道了整条流程在资金是怎么来的、怎么花掉的、做了什么项目,但是产生了什么社会影响力对我们现阶段来说很难去把握,所以下步要把这个流程也打通。我们设想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或者通过我们对于数据结构方面的一些优化,建立慈善行业大数据云计算的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我想介绍下我们在敦和基金会支持下做的“慈善+金融”项目,我们做了一个投资理财的数据库。相关数据都是可以实时查看的,希望大家更好地利用好这个平台。


活动总结

7

陈越光  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

今天非常感谢大家,就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中“数据库建设”这个问题凝聚智慧。

就敦和基金会来说,我们开始关注数据库这个问题,一是我们自己需要建数据库,我们希望我们以后在做项目的时候,我们的一些项目最后都能够放到数据库里,数据库既是我们项目的归结点,又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还是新项目的出发点。二是敦和这个小基金会有这样的需求,我们推己及人到行业里其他的基金会、其他的从业者也会有这样的需求,这种需求成为公共需求,我们力所能及地支持。虽然敦和现在的主要面向是传统文化,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但也关注行业发展,包括中国公益走出去也符合我们的使命,所以这个中间有哪些可以合作的,希望大家共同讨论。

8

活动合影

联系方式
0571-87609810
info@dunhefoundation.org
杭州市上城区钱江新城丹桂街19号迪凯国际中心26D室
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1号清华同方科技大厦D座东楼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