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听琴画扇品茗 公益优才年终聚会
发布时间:2016-12-15 18:45

2016年12月15日,“敦和雅集”迎来了第三期——传统文化微体验&公益优才茶话会,来自“敦和公益优才计划”在京四家枢纽机构的项目合作伙伴、项目评估方,及敦和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春苗等13人参加了活动。

临近年末,我们希望大家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放缓身心,通过聆听古琴的悠韵和描绘细绢的雅趣,让内心静下来,得到身心的放松。“敦和雅集”上午的活动在北京幽静的胡同小院里开始……

1

先来一张大合影

几根琴弦,在古琴老师的指下跳跃蹁跹,弹奏出一阵阵清扬悠远的韵律……平日里在项目执行上的铮铮汉子和铁血娘子,此时此刻完全沉浸在了音乐的世界。

2

两首风格迥异的乐曲演奏完,大家就乐曲表达了怎样的场景和情绪开始了快乐分享,每个人畅谈自己对于曲子的理解。

尽管每个人联想的场景不尽相同,但是关于音乐的共鸣是一致的——比如《酒狂》所表达的畅快和不羁。这首相传创作于三国时期的乐曲,虽然远离我们近2000年之久,但其所传递的情绪和心情仍是如此鲜活,仿佛穿越时空再次与我们共享此情此景。

3

随后,大家一起动手在绢扇上画木兰花,感受国画的魅力。看似简单的成品,真要动起手来却不容易,勾边、晕染、填涂等多个工序,稍有出神就容易画歪。这些项目执行人员一个个屏气凝神,专注于每一次落笔,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心的静谧……

一上午的传统文化微体验下来,大家感受纷呈——

4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项目官员张灵炀:

原来,集中精力专注于一件事,在感受它享受它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好的休息。此外,我更深刻地感觉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更细腻,更小桥流水,润物细无声,更需要人心静,油画涂坏了可以遮盖再涂,国学却不行。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项目官员张宁:

通过抚琴、画扇,我体会到了用心和专注。特别是画扇,笔尖随着心的专注在游走,感觉到心灵受到了洗涤。

阿拉善SEE基金会项目经理张卫:

我至少30年没画过画了,今天这样拿起画笔的感觉很好,这种形式让我感到精神上的放松。

茶话“敦和公益优才计划”

当月煮茶话趣事,席地浅品一壶香。

如果说上午的传统文化微体验是一场身心灵的放松,那下午在敦和基金会北京办公室举行的茶话会就是一次火花四射的头脑风暴。

大家就“敦和公益优才计划”项目运作近两年来,各参与方在项目执行上做的创新性探索尝试,及经验体会展开交流。副秘书长孙春苗表示致欢迎辞,秘书长助理杨燕向各合作伙伴就敦和基金会的近况做了简单介绍。


关于“敦和公益优才计划”

“敦和公益优才计划”瞄准成长期公益组织的普遍发展短板,面向传播、筹款等专业方向提供支持。通过资助设立专才专岗等形式,帮助成长期公益组织梳理发展难题,吸引并留住专业人才,提高机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并影响公益行业和社会各界重视公益组织自身发展的需求,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机构发展,从而更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作为敦和基金会品牌项目之一,“敦和公益优才计划”联合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阿拉善SEE基金会、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和成都慈善总会5家枢纽伙伴,通过他们辐射到全国60余家优才机构。

5

会上,“敦和公益优才计划”第三方评估机构——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评估总监谢歆首先介绍了项目进展的情况、初步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交流了结项评估的计划和安排。

谢歆总结道,通过两年来的项目运作,“敦和公益优才计划”改善了受助的NGO机构缺乏筹款、传播专岗的状况,推动了其对机构尤其是对负责人筹款、传播工作的思考、尝试和改进。同时,因为优才的引入,受助机构负责人将更多精力转向战略层面。目前,优才网络已初步形成,但还存在着项目目标不够明确,标准比较均一化,缺乏一些对区域性的考量等问题和不足。

就项目评估方的反馈的情况,各家枢纽机构的参会人员就各自项目经验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展开了热烈讨论。


出席人员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林红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项目官员 张灵炀

北京市银杏公益基金会项目官员 张宁

阿拉善SEE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 李敏

阿拉善SEE基金会项目经理 张卫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项目官员 陈思阳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助理项目官员 吴丹

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项目官员 耿华

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评估总监 谢歆

敦和基金会副秘书长 孙春苗

敦和基金会秘书长助理 杨燕

敦和基金会项目官员 李博艺

敦和基金会项目官员 王萌

联系方式
0571-87609810
info@dunhefoundation.org
杭州市上城区钱江新城丹桂街19号迪凯国际中心26D室
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1号清华同方科技大厦D座东楼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