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期:历史照进现实 探讨书院的当代价值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7-08-25 18:00

中国书院,有1200多年历史,历史上约有7500所,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教育组织。书院在今天再次兴盛起来,甚至衍生出网络的虚拟书院和实体书院共存的局面。我们如何看待书院的文化价值,如何传承及发展书院,以助推如今的传统文化教育?

以“历史照进现实——中国书院发展”为主题的“敦和雅集”活动在敦和基金会北京办公室举行,近30位知名国学专家、教育学者、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者、资深公益行业研究专家、媒体人士等共同探讨了书院文化生态和发展现状以及传统文化教育问题。

1

这也是敦和基金会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合作开展的《当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报告》研究课题的第一场专题讨论会。


今天,我们如何定义书院

2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自1983年至今一直从事中国书院相关研究,他认为书院是中国读书人围绕着书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一个文化教育组织。“中国书院的出现,伴随中国科技发展,古代书院的出现与雕版印刷术发展有关,虚拟网络书院的出现是21世纪互联网引起的知识爆炸和传播加快的结果,古今相通。有些网上虚拟书院的受众其实比一些实体书院还要多,值得调查研究。”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徐勇提出:“当前复兴书院要注重哪些地方?书院的精髓何在?书院最本质的精神是什么?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传统书院具有教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书院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他们朝夕相处地研究学问是其最有生命的地方,也是传统书院文化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最具价值之处。书院之所以依然保持生机、焕发活力,依然被人们所看中,被人们不断地重建和兴建,原因就在这里。”

4

安徽竹山书院山长张真从自己开办书院的实践经验出发,论述了书院穿越古今的价值所在,“从孔子到陶行知,如果我们认为良知是没有古今的,那么书院也是没有古今的。书院之学与一般学校最大的差别在于书院直奔主题,它是立本的学问,是治性命之学的地方,是士礼养成之所。”

5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明对于当代民间书院的定位也做出了相应的论述,“从教育角度来说,应明确民间书院作为主流教育的补充地位。在主流教育系统偏重考试化的时候,我们应去寻找一些能够留出一点灵性和人格培育的东西,反过来去反哺主流文教,比如书院教育。民间书院不能试图替代主流教育,因为会面临毕业、跟社会接轨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案。”

6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书院等传统教育机构有着“私人讲学,培养通才”的独特办学方式,其实践成果能丰富我们的教育形态,为现行的教育制度提供新的思考,同时为制定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与政策,提供可操作的范例和方法。

“书院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而在于这个制度本身。中国的传统教育可以分成两面看,一方面它是官本位的通过科举制构建的功利主义的教育。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其实中国在传统社会上是一个知识社会的雏形,它在千年以前就奠定了一个按照人的知识能力来划分社会等级的制度,这样的概念在西方约到后工业社会才出现,所以在这一点上它是非常超前的。”

此外,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也存在于回应全球多元文化教育体系的实践问题,在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探索构建符合中国当代情况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杨东平提到,“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对国学的继承不应该是排外的,应该在古今中外的框架中来认识传统文化的当代命运。五四时期有一个教育家叫陈鹤琴,提出了一个活教育的培养目标——人、中国人、现代中国人,就把古今中外的内涵都包括了。我觉得我们今天也应该在这个认识上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书院的当代价值和实践

7

在文教实践分享环节,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分享了四海书院的经验:注重把中华的乐教、诗教融合到祭孔活动当中,并把礼乐之教建设成为书院的特色,以此建构师生的日常生活。道中书院院长冯文举讲述了乡村的读经活动,北京大成经典教育创始人顾建华从家道文化、生命教育及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解读,其中核心素养包括身体、心理、人文、艺术、科学、信仰。腾讯儒释道频道编辑刘源分享了腾讯在传统文化信息发布平台方面做出的贡献。

8

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毕晓倩分享了书院中国在网络书院平台搭建方面的探索,包括线下的书院常规调研访谈以及线上的书院项目内容展示,同时通过书院直播让更多人来学习各家书院讲学的内容。毕晓倩说,“大家通过感受书院的精神和彼此交流各自做的一些事情来帮助书院及民间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这是我们的基本思路。”

9

台湾道禾书院创始人曾国俊分享了他们的教学方式,道禾书院在传统文化教育形态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以教育现场的实践为主,相信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应该蕴含在学生的生活之中,必须有孩子生命的真实经历和践行,如道禾书院组织学生爬山,一年二十四节气一座山就爬二十四次以感受节气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承文化传统。

10

万物启蒙教育创始人钱锋分享了万物启蒙课程以及他对传统文化教育形态改革的一些思考。“我希望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和天地、自然、国学传统都有关系,带孩子走向自然,到乡村去办营地,到城市游学,跟各种场景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学习协作,我觉得这才是现代书院的定位。让孩子们学习身边的风物、乡土、人情,让他的故乡在童年生活记忆中留下印记,未来他无论走到哪里,他的故乡始终留存在心理,这才是有根的教育。”

对于上述分享,徐勇回应到“我们把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道德问题,这是一个不适当的做法,传统教育有教育道德功效,但是它的内涵更加的丰富和宽广。我们要把自己生命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把自己从一个自然生物学意义上的中国人变成一个文化自觉意义上的中国人,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从这方面去理解传统文化教育的功效更合适。”

11

此次雅集活动还就《当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报告》这一个课题如何具体推进展开了讨论,梳理了传统文化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越光对于《当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报告》强调了五个要点:要立足当代性;报告内容要有资料的统计性,为当代研究这一议题提供基础材料;要进行分类研究;要有问题分析意识;要有政策分析,包括古今这一时间维度纵向比较以及中外这一空间维度横向比较。

12

这些讨论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持、视野方面的启发,并且从具体的文教实践层面提供了生动的案例以便进一步解析、呈现和传播。为了更好地了解情况,丰富、精确《当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报告》案例与数据,课题组将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客观呈现当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为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教育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同时对各界共同关注的相应热点议题进行分析。本研究预计在2019年4月LIFE教育创新峰会上正式发布相关的研究成果。

联系方式
0571-87609810
info@dunhefoundation.org
杭州市上城区钱江新城丹桂街19号迪凯国际中心26D室
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1号清华同方科技大厦D座东楼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