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期:优才计划与公益人才发展,他们有话说
发布时间:2018-05-31 14:30

“敦和公益优才计划”(以下简称“优才计划”)实施四年多来,参与各方有着什么样的经验和思考?“优才计划”所支持的跨界公益人才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收获?行业在支持公益人才发展上都做了哪些探索?

5月31日,由敦和基金会主办,阿拉善SEE基金会承办的“敦和雅集·敦和优才经验分享及联合推动公益人才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敦和基金会、银杏基金会、壹基金、阿拉善SEE等“优才计划”发起机构项目人员,优才专岗小伙伴,公益人才发展相关议题学者以及三一基金会、险峰基金会、益桥(北京)咨询管理有限公司、ABC美好社会咨询社、北京墨德瑞特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的代表参加了活动。


三年过去了,优才计划资助的跨界公益人做得怎么样

上午,优才专岗伙伴们分享了在优才计划支持下跨界进入公益行业一路走来的感悟与收获,三家枢纽基金会也分享了在优才计划执行上的各自经验与特点。

大家普遍认为,优才人员在机构里做得好留得住,离不开机构的支持与信任,这背后是机构人力资源战略策略的体现。同时在更宏观的视角,还要问行业能为他们提供哪些支持,包括相关政策推动、学术研究以及培训产品方法论等。


劲草优才计划:助力成长期环保组织成长

阿拉善SEE基金会项目经理李敏分享了优才计划助力环保公益组织成长的经验。阿拉善SEE劲草同行项目关注成长期环保组织成长,聚焦在核心业务上的环保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对传播筹款需求很大,与优才计划项目十分契合。2017年“99公益日”,20家劲草优才伙伴机构共计上线30个项目,筹集58149人次捐赠,12,004,052.12元。

1

阿拉善SEE基金会项目经理李敏

随后,猫盟(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和美境自然(广西社会多样性研究保护协会)两位的优才伙伴黄巧雯、刘陈男分享了他们给机构带来的改变和跨界做公益的感悟。

黄巧雯风趣幽默地讲述了她从记者跨界成为公益优才之后掉入的几个“大坑”,以及从“坑里爬出来”变成“挖坑人”的历程。在巧巧加入猫盟之前,猫盟是发不出工资的,而2017年猫盟仅在在99公益日通过众筹总额就已超过200万,筹款的成功让猫盟重新定位了传播在机构发展中的地位,反过来传播也为机构带来了深远的福利,甚至重塑机构。

陈男认为作为跨界而来的新公益人,有专业性才能在组织站得住脚;站在机构管理和战略高度才能够获得整个机构的资源和支持;要从机构的使命角度理解和开展工作才能得到认同;只有影响到机构的思想,才能真正实现将传播思路引入公益组织,做出贡献。

2

 猫盟  黄巧雯

3

美境自然 刘陈男


观察员点评

4

刘拓 险峰基金会项目经理

筹款传播能力提升是很多公益机构面临的一个挑战,“优才计划”打到了公益机构发展的痛点上,若实施到位可以很好地撬动机构的正向发展。


壹基金优才计划:与联合公益模式相得益彰

壹基金项目官员刘颖凝介绍了联合公益模式下的壹基金优才计划实施情况,她认为“优才计划”对支持壹基金联合公益网络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杠杆效应。壹基金优才机构筹款能力的提升,带动的不仅是一家机构,而是一个区域公益网络筹资水平的提升,进而有助于这个网络更独立和有能力去解决社会问题。

5

官员 刘颖凝

来自贵州众益志愿者服务中心的优才伙伴王树分享了他从汽车设计师到公益筹款人的“不归路”。对于筹款工作他认为,“刷脸拼关系不是长久之计,产品设计及捐赠人系统与制度的建立才是硬道理。”

6

贵州众益志愿者服务中心 王树


观察员点评

7

刘晓雪  墨德瑞特联合创始人

我观察到,不同业务类型的公益机构在传播筹款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差异,但同时也有共性的内容。墨德瑞特做人才研究工作时也发现,跨界人才进入到公益行业有三个核心障碍:一是公益作为职业的社会认知度非常低,二是公益行业薪酬和福利待遇水平低;三是公益机构内部生存环境不利于跨界人留存。因此,在共性内容上进行经验交流和培训发展,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公益行业跨界人才发展。

“优才计划”也给我带来了关于联合公益网络模式的启发,这使得壹基金优才得以超越所在机构在议题网络平台层面做事,实现在不同公益机构间联动,把“优才计划”的效益发挥得更大。


银杏优才计划:从单纯资助走向联合行动

银杏基金会项目助理曾欣然以“从资助走向联合-银杏优才计划的探索”为主题分享了银杏优才计划的缘起、探索、思考及展望。

说到优才计划给相关方带来的改变时,曾欣然表示除了有30家机构获得专岗人力费用这个直观效果之外,他们还欣喜地看到优才机构负责人对筹款传播认识有了重大转变,同时优才计划的探索对银杏基金会自身角色变化,也有很大启发。

尤其重点提到银杏优才计划的升级情况,银杏基金会希望探索公益组织共创联合的模式,通过银杏故事周这一载体让有所银杏优才机构在一个目标下彼此看见和共享资源,用联合的力量一起实现单一机构无法达成的传播效果。

8

银杏基金会项目助理   曾欣然

来自光合行动(陕西光合行动教育与发展研究院)的银杏优才伙伴郑佳卉分享了她跨界公益的点滴过程。佳卉通过优才计划加入光合行动后,给机构带来的很大改变是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让机构与公众建立了更多的链接。

9

郑佳卉


观察员点评

10

洋轩  三一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

银杏优才计划有两个特点让人印象深刻,一是融入,二是联合,这与银杏基金会本身的定位很相关,同时也是银杏基金会在优才计划项目过程中探索出的独特经验。对于整个优才计划,我观察到三家枢纽基金会都在过程中提到“领域建设、培训、导师”,这些切入点也是决定资助模式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话题延伸

学者及行业的思考与实践

下午,在早上讨论的基础上,研讨会将话题延伸至探讨公益人才发展,看看学者、基金会和第三方机构是如何思考和实践的。

学者观点:我国公益人才建设的正视与建议

首先,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冉,分享了对我国公益人才建设的基本情况的观察,并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组织层面四个维度剖析当前公益人才的生态环境。他提到了“社会组织员工从业动机矩阵”,该模型从加入公益行业主动性以及目的两个维度对公益从业人员状态做了分类,并对不同类型人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让人印象深刻。

11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冉


行业探索:多方力量在行动

同样关注公益人才发展议题的八家公益组织分享了他们的探索、经验以及思考。

与会各家基金会人员相继介绍了各自机构对行业人才建设问题的实践探索及思考。通过分享,大家了解了三一学者(三一基金会)、险峰行动(险峰基金会)、联合公益网络人才培养(壹基金)、创绿家和劲草同行(阿拉善SEE)、银杏伙伴计划(银杏基金会)还有优才计划(敦和基金会)的项目设计理念及实践经验。

墨德瑞特刘晓雪分享了机构使命、业务策略及现状,她认为公益行业人力资源咨询需要既要有对商业人力咨询的理解及经验积淀,又要有对非营利领域的深刻洞察,两者交融才能产生高质量内容。

ABC美好社会韩宗川介绍了组织专业志愿者给公益组织提供咨询服务的业务模式,他认为专业志愿者是公益行业专业人才力量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从财力、人力、智力三方面给公益组织提供支持,同时通过公益咨询项目志愿者们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问题。

益桥吴景晟介绍了益桥缘起及项目模式。“益桥”希望做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连接的桥梁,希望发展一批又社会创新使命感的人,把更多跨界人才引入到业内。

12

敦和基金会副秘书长   孙春苗

敦和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春苗表示,一天的研讨会让我们直观了解了“优才计划”的成果,感到很有成就感,与大家探讨交流也很受启发。同时她提到在公益行业基础设施,乃至在人才发展具体议题上,敦和基金会将继续关注并探索,希望未来大家联手让火花变成实际的行动,以此来推动人才发展议题的变革。


关于“敦和优才计划”

“敦和公益优才计划”由敦和基金会于2014年年底发起,通过资助设立筹款传播专才专岗等形式,帮助成长期公益组织梳理发展难题,吸引并留住专业人才,提高机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

“敦和公益优才计划”通过与银杏基金会、阿拉善SEE基金会、壹基金、西部阳光基金会、成都慈善总会5家枢纽机构合作。截至2017年底,项目各方累计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累计资助77家公益组织招募筹款传播专岗人才。

欲知与会人员详细分享内容、案例,敬请继续关注

联系方式
0571-87609810
info@dunhefoundation.org
杭州市上城区钱江新城丹桂街19号迪凯国际中心26D室
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1号清华同方科技大厦D座东楼1705